图书介绍

  • 书  名: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九版)

  • 作  者:[德]托马斯•M.J.默勒斯 著,申柳华、杜志浩、马强伟译
  • I S B N :978-7-301-30286-6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06-01
  • 开  本:32开
  • 字  数:千字
  • 页  码:
  • 定  价:¥49.00
  • 购买

内容简介

德国法学研究的硕果累累,离不开其成功的法学教育。作为德国法学院里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很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进行学术报告以及口试的能力;等等。

作者简介

 [德]托马斯·M. J.默勒斯(Thomas M. J. Möllers),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欧盟法“让·莫内讲席教授”,民法、经济法、欧盟法、国际私法和比较法教席教授,欧洲法研究中心主任,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现常务副院长,德国联邦银行货币和外汇基金会理事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民法、经济法(资本市场法和银行法)、欧盟法、国际私法和法律比较法、法学方法论。E-Mail: thomas.moellers@jura.uni-augsburg.de  
 
译者简介
申柳华,广西人,北京大学刑法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经济法硕士,北京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刑法学博士,奥格斯堡大学托马斯·M. J.默勒斯教授学术助理、授课教师,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中德刑法、德国经济法(公司法、资本市场法)。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成功的学习

第一节  作为方法论的学术研究

第二节  组织能力

第三节  学习技巧

第二章案例分析和闭卷考试

第一节  分析题干和案情

第二节  撰写草稿:借助提纲展开案例分析

第三节  结论的检查

    考试答卷

第三章  法律论证

    提出争议

    法学方法论和论证结构

    学术论文中的创新性和原创性

    拥有批判性的对话伙伴

第四章  法学语言风格

    法学德语的问题

    糟糕的法学语言风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恰当的法学语言风格的标准:紧凑、简单、清楚、直观而精确

    论文的修改与缩减:抓住主旨脉络

第五章  法律检索及文献分析

    文献检索作为法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

    法院的裁判

    法学文献

    合理地筛选文献和开始深入的撰写工作

第六章  文献引用的规则

    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及抄袭

    引用的基本规则

    引用的形式规则

    引用互联网上的内容

    文献索引

    法律规范和案例索引

第七章  大学学习阶段的学术论文: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及学士、硕士学位论文

    撰写论文:有目的性的工作

    以目标为导向的写作过程:展现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家庭作业

    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

    外在形式

第八章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的工作阶段

    有目的性的安排论文结构——论文报告

    有目的性的写作和润色

    论文形式和口头结辩

    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

 

第九章  学术报告——演讲和口试的修辞技能

    演讲对法律人的重要性

    口头表达的构成

    脱稿的报告

代结语  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十章  提问和答案

    成功的学习(对应本书第一章)

    案例分析和闭卷考试答案(对应本书第二章)

    法律论证(对应本书第三章)

    法学语言风格(对应本书第四章)

    图书馆及电脑上的法律检索(对应本书第五章)

    文献引用的规则(对应本书第六章)

    演讲和口试的修辞技能(对应本书第九章)

 

附录一  学术论文

附录二  法律检索相关的重要网站

附录三  重要引用规则概要

附录四  利用微软Word 2016工作的12个步骤

附录五  封面和目录

术语索引

译后记

书摘

   中文版序

这本书适用于那些愿意去阅读、思考、练习、批判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学生。在本书的九个版本中,我都强调了关于学习成功所必需的三项技能:阅读、思考和练习。本书虽是为德国学生而作,但同样有益于中国学生。

近年来,中国法律考试的结构发生了变革,也开始采纳类似德国的闭卷考试(Klausur)的形式(见本书第二章)。对读者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第一章中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部分。从事所有重要的学术工作之前,人们都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此时,第三章所介绍的“法律论证”技术也能为中国学生所用。本书同时也是法学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南。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进行法律文献的检索(见本书第五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意味着要对各种论题和结构不断地进行推倒重建。这一过程就好比是反复地拼、拆一个1000块的拼图,直至找到所有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在拼第900个拼图的时候放弃,从而功亏一篑。在写论文时,所有人都需要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相关文献的正确引用规则(见本书第六章)。剽窃会导致丧失博士学位、受到罚金刑,乃至政治生涯提前结束。前国防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男爵的剽窃丑闻就是前车之鉴。家庭作业、学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写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论文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论文类型的不同,这些方法可以是问题的具体化,或者某种特殊的处理路径 (见本书第七章)。第八章则特别介绍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写完论文之后,常常需要对论文主题进行报告。第九章介绍了演讲和口试中的各种修辞技巧。第十章则是各种拓展案例及答案。本书还适时介绍了“微软Word软件2016版”的使用指南。

本书也有益于所有希望在德国读书或者写作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论文的中国学生。与此相关,最有帮助的章节自然是“法学语言风格”一章(见本书第四章)。

2017年年底,我在C.H.Beck出版社又出版了《法学方法论》(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 München)一书。比较而言,本书描述了从事学术工作所必需的研究技术和技能,而《法学方法论》一书则着重论证支持法律决定的理由。法律人可能需要在法律争议的程序中提供帮助; 法官则需要通过法律的论证说服当事人,努力使案件双方都能满意。《法学方法论》介绍了一百多种论证手段,可资世界各国的法律人在论证法律裁判时引作参考。

在此,我衷心感谢执笔本书翻译的我的学术助手申柳华博士、北京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联合培养的马强伟博士和哥廷根大学博士生杜志浩。正因他们的辛勤工作,中文版才得以如期问世。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编辑、北京大学刑法学2017级博士生唐志威对本书中文版的校勘、出版与发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我真诚希望读者在阅读中收获乐趣,同时也欣然采纳本书的建议。

托马斯·M.J.默勒斯教授(博士)

2018年早春于德国奥格斯堡

 

 

译后记

 

默勒斯教授的《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一书在三位译者一年半时间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即将付梓。

这本被德国法学院学生誉为法学院学习入门“蓝宝书”的教科书,自2002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收获了多方的美誉,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发行到第九版。本书即是以201849日新出版的德文第九版为蓝本。本书对法学院学生而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学习工作书。它以时间为顺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开始规划学习法学,到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发表博士论文结束学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提示和有益的建议。该书的目标是向学生介绍法律学习的技巧和学术工作的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成功地通过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练地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典型的学术工作(闭卷考试、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业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等)。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从本书法律类的举例中,也可以学习到那些超越法律专业内涵的知识,例如语言修辞、引用文献、书写规范、如何安排学习计划、考试计划乃至人生计划等。

中文版翻译的渊源来自于多位到访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国内教授的动议。每每国内教授来访,默勒斯教授都会赠送《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一书,并虚心询问中文版的发行是否会有益于中国法学院学生。当得到多位贤士,如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张彤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傅广宇副教授等的肯定建议后,2016年末,默勒斯教授决定授权翻译本书。在此,特别要感谢此期间到奥格斯堡大学作讲座的李昊副教授。他充分肯定了本书中文版的发行意义,欣然应允将本书纳入其主编的“法律人进阶译丛”,向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编辑看到书稿介绍后,积极肯定了本书的价值并迅速与德国瓦伦(Vahlen)出版社联系了版权事宜。瓦勒出版社为了本书中文版的顺利发行也开出了有史以来最优惠的版权条件。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默勒斯教授的学术助理申柳华博士、北京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的民法学博士马强伟和在哥廷根大学法学院攻读知识产权法博士的杜志浩承担。具体分工如下:申柳华(第一章到第三章)、杜志浩(第四章、第七章到第九章)、马强伟(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以及附录、术语索引等文前、文后部分为三人共同承担。本书的译者遵循严谨与团结互助的精神,在严肃认真地翻译自己章节的基础上,互换校稿多次,共同讨论各种存疑译法。例如,Hausarbeit Studienarbeit在本书中最后分别翻译为“家庭作业”和“学业论文”,而没有采用此前散见国内各种论文中的翻译法。因为Hausarbeit虽然大多数是要求采用鉴定式进行案例分析,但是与闭卷考试中完成的案例分析不同的是:在家庭作业中需要参考引用学术文献并讨论争议。它实际上是介于案例题和论文之间的一种形式。因此,本书采用了这个词本来的字面意义“家庭作业”,即在家里完成的作业。Studienarbeit最后翻译为“学业论文”,因为德国大学中,它是为硕士论文(Diplomarbeiten Magisterarbeiten)做准备的一种论文形式。通常学生通过先写作这种论文而获得写作硕士论文的资格。又如,EuGHDer Europische Gerichtshof)的翻译方法,本书中并没有采用国内通用的欧洲法院的翻译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所指译为“欧盟最高法院”,而将EuGGericht erster Instanz der Europischen Union)译为“欧盟法院”(曾称为第一法院)。因自《里斯本条约》以来,《欧盟条约(EUV)》第19条第1款中以所谓的“欧盟最高法院”的概念指代司法审判权,分为欧盟最高法院(EuGH)、欧盟法院(EuG)和专门法院[到目前为止只设置了一个专门法庭,即欧盟公务员法庭(EuGD)]三级。在欧洲冠以EuEuropische)开头的法院实际上除了欧洲人权法院(Der Europische Gerichtshof für Menschenrechte)是真正欧洲意义上的法院之外,其他都仅指欧盟的法院的意思,这源于在英译或德译中经常将Union一词省略/而导致的误解。再如Festschriften虽然常用作祝寿文集,但实际也有可能是为庆祝某大会或组织成立、某法典颁布多少周年等之类的文集,本书作为统称并未特指祝寿文集,故翻译为“庆典文集”更为准确。

在本书成稿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唐志威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校译,纠正和修改了不妥或不完美的译法。因此,本书的翻译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三位译者与校译者共同智慧的结晶。

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恰逢拜仁州高教基金奖学金资助的机缘,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欧中法律研究创新中心于2017720日举办了“中国民法改革的新发展”论坛。大会由默勒斯教授主持,来自国内著名高校法学院的七位教授与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四位教授就20173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按照篇章的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中德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创新与不足。在此次论坛上三位译者还就翻译问题与默勒斯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详细交流。

值本书中文版发行之际,我们希望更多中国法律人能够在这本入门指导书的帮助下,了解德国法学教育的流程、熟悉并掌握德国法学研究的工作方法。一方面,这有益于中国法律人进一步熟悉国内法学院正在逐渐推广的德国鉴定式案例教学;另一方面,也期冀能吸引更多的中国学子赴德国学习法学,并在本书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学业。促进中德法学教育更深入地交流,更广泛地发展,正是此书中文版发行的最终愿景。

申柳华、杜志浩、马强伟

2019年春

 

club dresses club dresses bridal boutique bridal boutique asos dresses asos dresses dune shoes dune shoes bride outfits bride outfits

Notice: Undefined index: msg in /var/www/yandayuanzhao.com/itemDetail.php on line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