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
书 名:《刑事法评论:刑法的工具论》
- I S B N :9787301280218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12-30
- 开 本:16开
- 字 数:千字
- 页 码:页
- 定 价:¥98.00
- 购买
内容简介
本卷的书名是《刑法的工具论》。其实,工具论是对刑法功能的一种见解。因此,刑法的工具论也可以说是刑法的功能论。本卷在“理论前沿”栏目刊登的陈文昊的《工具化的刑法诠释》一文,就是从工具化的角度对刑法进行解读的论文。
在“不作为犯研究”的栏目中的两篇论文。一篇论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归责问题;涉及不纯正的不作为犯归责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先前行为作为义务来源问题。 “共犯研究”栏目中的三篇论文,对共犯从属性中的要素从属性问题、过失共同正犯的性质以及与共犯相关的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研究。
而“域外传译”栏目中的三篇德日著名学者的译文,其中两篇是日本山口厚教授的译文,另一篇是德国齐白教授的译文。这三篇论文在各种的研究领域都具有前沿性,将其译成中文发表,对于我国刑法学界理解德日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参考价值。 “域外视野”栏目的三篇论文,一篇对日本医疗过失犯罪理论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评述。一
作者简介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刑法的工具论》共有21篇文章。除4篇涉及网络犯罪、故意论、构成要件论与刑事政策的译文外,另外17篇论文,有的探讨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程序改造瑕疵证据理论以及主观要件的证明问题;有的具体分析了共犯论中争议较大的教义学难题;有的研讨了死刑的控制、刑《刑事法评论---刑法的工具论》共有21篇文章。除4篇涉及网络犯罪、故意论、构成要件论与刑事政策的译文外,另外17篇论文,有的探讨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程序改造瑕疵证据理论以及主观要件的证明问题;有的具体分析了共犯论中争议较大的教义学难题;有的研讨了死刑的控制、刑法的工具化、刑法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国际刑法中的故意内涵等前沿问题。这些文章皆体现了各个作者对某一理论或者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