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
书 名:刑事法评论(第26卷)
- I S B N :978-7-301-17119-6/D•2583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5-01
- 开 本:16开
- 字 数:千字
- 页 码:页
- 定 价:¥68.00
- 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刑事法评论》的第26卷,本卷的主题是犯罪构成理论,这一问题近来在学界讨论得如火如荼,在“主题研讨”栏目收入了三篇文章,以《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总检讨》为重点,作者对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各要素存在的缺陷予以了深刻的揭示,对该体系的构造性确实予以了全面审视,可谓对四要件构成体系批判性观点的集成之作。在“理论前沿”栏目中发表了四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在“刑法方法论”栏目中发表了关于刑法“类型学”的研究论文,具有重要的刑法方法论意义。在“域外传译”栏目中,特别发表了两片论文,其中关于批判德国纳粹专制独裁的反法制的极端实质主义刑法观,契合了陈兴良教授的坚持形式刑法观的理念。
作者简介
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和1987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1998年1月至今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当选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美国法律社会学协会国际学术奖。
编辑荐语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13年,这种坚持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第26卷收入22篇论文,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使人不禁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