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专栏
-
商法为什么会进化?--评《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
大法官如何拯救宪政和国家前景--评《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
-
寻找蛮荒中被扭曲的秩序——评《荒野猎人》
-
大数据会消灭律师这一职业吗?——评《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
图书为什么会成为武器?——评《当图书成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
-
一本禁书的出版始末——评《当图书成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
-
他把纳粹逼上法庭——评《质问希特勒:把纳粹逼上法庭的律师》
-
基于法律的“起点公平”——评《所罗门之结》
-
尘世的恶行,权利的由来——品读《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
唯梦想与坚持不可辜负
-
选好第一本教科书
-
冯象手边的四本书
-
生命陀螺:一个有关死刑的隐喻
-
一个律师的反向刑法学/舒锐——评《常见刑事案件辩护要点》
-
鲜活丰美的美国侵权法盛宴/杨立新——评《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第七版)
-
法学院里的众生相/白中林——评《法学院》
-
为什么说权利源于恶行/白中林——评《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
权利:到底来源于哪里?/萧轶——评《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
《新控辩审三人谈》序言
-
法治的尺度/白中林——评《新控辩审三人谈》
-
全球贸易体制缘何艰难运转?/郑渝川——评《贸易体制的演进》
-
洗冤是法律人的社会责任/田飞龙——评《你好,真相》
-
法律人的技艺在于论证/李勇——评《法学思维小学堂》
-
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柴静——评《批评官员的尺度》
-
由谁来守护公正/郑渝川——评《谁来守护公正》
-
终生战战兢兢的“护宪九尊神”/才云鹏——评《谁来守护公正》
-
于细节处矗高楼/禾刀——评《法治的细节》
-
这路只有走上去,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庄建——评《批评官员的尺度》
-
细节中的法治/贺卫方——《法治的细节》序言
-
冤假错案终有因/何帆——评《冤案何以发生》
-
法律历史征程中的传统细节/禾刀——评《谁来守护公正》
-
法治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经济观察报》——《谁来守护公正》访谈
-
为什么大法官说了算?/田飞龙——评《谁来守护公正》
-
为什么大法官们说了算?/谌洪果——评《谁来守护公正》
-
用公正来塑造民主——思郁评《谁来守护公正》
-
法律的最后一道屏障——瘦竹评《谁来守护公正》
-
揭开美国最高法院的面纱——严杰夫评《谁来守护公正》
-
“宪法是……拿来用的”——李公明评《谁来守护公正》
-
法官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黄夏评《谁来守护公正》
-
回归政治传统:也谈法学本科教育——读朱苏力教授《走不出的风景》
-
司法迷信导致冤案发生——郑渝川评《冤案何以发生》
-
错案与迷信: 姗姗来迟的正义——思郁评《冤案何以发生》
-
你我都不是传说中的那种太美丽而关不住的鸟——何远律师评《冤案何以发生》
-
《美国版的“洗冤集录”》——评《冤案何以发生》
-
新中国刑法学的一部扛鼎之作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
-
法律的局限及其模糊性/思郁——评《法的门前》
-
重温《政法笔记》/蓝冰——评《政法笔记(增订版)》
-
什么是理想的辩护?/何帆——评《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
“舌尖上”的刑事诉讼法/李勇——评《刑事辩护中国经验》
-
一位博学者的政法笔记/思郁——评《政法笔记(增订版)》
-
《圣经》与法律:法治的再思考/严杰夫——评《政法笔记(修订版)》
-
解开经验法则的一把钥匙/刘峥——《经验法则――自由心证的尺度》书评
-
2011年度法律好书盘点
-
留守者的宣言/刘远——《走不出的风景》书评
-
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及其他 /徐溯——《走不出的风景》书评
-
从最荒凉的旅途中走出最繁华的风景来/赵超——《走不出的风景》书评
-
希望法律稻草人成为人/明辉——《法律稻草人》书评
-
理论与实践中的量刑程序/杨建国——《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书评
-
《政法往事》:很多公权力竟然被出售、转租/李国盛——作者陈夏红搜狐读书访谈
-
希望稻草人成为人/莫言——《法律稻草人》书评
-
陈夏红讲述政法往事/秋风——《政法往事》书评
-
“文化自觉”中的法律人类学研究/泮伟江——《法律与文化》书评
-
我们依然在走向权利时代之路上/林岚——《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
-
《送法下乡》新版序/苏力
-
短笛无腔信口吹/子非鱼——《政法往事》书评
-
刑事证据规定出台,刑辩律师准备好了吗/顾永忠——《刑事辩护律师审查、运用证据指南》书摘
-
你是不是真的需要打官司——《律师不会告诉你的事》书摘
-
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法律文化/米健——《法治的东方经验》
-
“士”的处世哲学与品格/谢长宇——《在路上:从律师助理到成功执业3》
-
剽窃,你为什么这么流行?思郁——《论剽窃》
-
以女性之手,揭开法律的面纱/聂卫峰——《女性的法律生活》
-
土地流转天大的事 /蒋安杰——读《流动的土地》有感
-
以另类视角看剽窃/理查德·波斯纳——《论剽窃》
-
正义的角色身披法袍 /代海军、吴敬华——《身披法袍的正义》
-
一场寻找法律印迹的“文化苦旅”/楚天舒——《寻找法律的印迹2》
-
参透防范之术 顿悟完美之道 /王思鲁 ——《完美的防范》
-
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陆建华——《前程——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
“完美的合同”如何更完美 /王思鲁——《完美的合同》
-
[书摘]从信仰、观念和社会层面上理解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三人谈》
-
申明“我们人民”制定宪法的权利 /秋风——《美国不民主的宪法》
-
法学通鉴/王洪亮——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波斯纳的启示:法眼看剽窃/陈夏红——《论剽窃》
-
文学想象重塑公共生活/王尔德——《诗性正义》
-
作为智识性罪恶的剽窃/理查德•波斯纳——摘自《论剽窃》
-
循着诗性的引导/王立杰——《黑暗之旅》自序
-
在愤怒与希望中重构女性主义法理学/朱迪斯•A.贝尔——《女性的法律生活》
-
走向诗性正义?丁晓东——《诗性正义》代译序
-
回归理想主义/周林刚 翟志勇——《身披法袍的正义》译后记
-
法律,是一门活生生的历史/何勤华——《寻找法律的印迹2》
-
寻找与发现/田涛——《寻找法律的印迹2》
-
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教授访谈录-民法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法学的盛宴——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王泽鉴著”之情结——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先生著作引领我进入民法的殿堂——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王泽鉴之于中国大陆民法:知识与方法——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民法释义学的丰碑——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中国民法学的有机组成——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民法学习宝典——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民法学丝绸之路——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
怀着敬意品先生——王泽鉴《民法学说系列》
-
空谷足音——王泽鉴《民法学说系列》
-
美国式“打黑”的启示——《被解缚的哥特成》
-
这一次,资本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的失败》
-
资本主义失败了吗?——《资本主义的失败》书评
-
引注规范是学术规范的基石 ——评《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 )》
-
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 ———《法官如何思考》代译序
-
法律,请站起来———冯象《木腿正义》读后
-
法学家的“精神分裂症”———读《有产阶级的法律》有感
-
瞧,那两个唱双簧的——读王名扬《英国行政法》